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湘潭雨湖区

湘潭雨湖区

关键词:湘潭雨湖区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湘潭雨湖区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www.xt.ccoo.cn
  • 感谢 eleven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402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雨湖区是湘潭市的两个城区之一,是湘潭的商贸、科教、文化中心、长株潭城市群“两型”社会建设的重点区以及湘潭市“两型”社会建设的先行区。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之滨,面积451.39平方公里,人口56.02万,辖6乡3镇8个街道、一个农工贸集团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。雨湖区因境内有千年名胜“雨湖”而得名。

中文名称:雨湖区
行政区类别:市辖区
所属地区:湖南省湘潭市
下辖地区:雨湖路街道、城正路街道等
政府驻地:雨湖路292号
电话区号:0731
邮政区码:411100
地理位置:湘潭市雨湖区位于湖南省中部
面积:451.39平方公里
人口:56.02万
方言:湘潭方言
气候条件: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
著名景点:白石公园,白石纪念馆,关圣殿,海会寺等
火车站:湘潭站
车牌代码:湘C
主要高校:湘潭大学,湖南科技大学

基本概况

  湘潭市雨湖区位于湖南省中部的湘江之滨,因境内有千年名胜“雨湖”而得名。全区辖6个乡、3个镇、8个街道办事处,总面积451.39平方公里,总人口56.02万人,是湘潭的商贸、科教、文化中心,是长株潭城市群“两型”社会建设的重点区和湘潭市“两型”社会建设的先行区。
地理位置

历史人文悠久

  雨湖是湘潭城市的发祥地,晋时初成江南小镇,宋代湘
  雨湖

雨湖

潭县治迁于此。因濒临湘江,水陆交通发达,客商过往非常频繁,商业氛围浓厚,至明清时期最为鼎盛,人称工商十万,中南八省物资均在此集散,是全国有名的药都,有“小南京”、“金湘潭”的美誉,也曾是全国三大布市之一。人文底蕴深厚,区内有万楼、文庙、关圣殿、鲁班殿、唐兴寺、秋瑾故居等文物景点56处,其中省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,都富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文化价值,是古往今来湘潭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。

区位交通优越

  雨湖地处湖南省东西、南北交通要冲,水、陆、空交通极为发达。上瑞高速、京珠高速这两条东西、南北交通大动脉在此交汇,潭衡高速正在加紧建设,长潭西线高速公路将长沙市岳麓区与我区连成一片。320、107国道在这里会合,湘黔铁路横穿全境,湘江千吨级码头四季通航,距长沙黄花机场仅半小时车程。特别是“百年地标”工程——湘潭火车站,改扩建后有9股道3个站台2个广场,并配备规模始发列车,与正在规划建设的长株潭城际轻轨对接,将成为集火车、城铁、公交为一体的长株潭交通枢纽中心。

科教资源丰富

  区内有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、17家科研机构和2个博士后流动站,是全省仅次于长沙市岳麓区的科教中心区域,各类科技人员占职工人数比例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。校区交流合作紧密,区人民政府与湘潭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区内众多企业也与各院校建立了产学研联合,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。以北二环为主干线,以湘潭大学、湖南科技大学等重点院校为依托,积极对接长沙岳麓山大学科技园,着力打造大学科技走廊,重点建设湘潭大学城科技园,将其建成高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园。

商贸繁荣兴旺

  雨湖是湘潭的商贸物流中心,区内现有各类市场45个、商业网点5000多个,孕育了上市公司步步高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,吸引了大洋百货、国美电器、苏宁电器等知名品牌进驻。现
  基建营夜景

基建营夜景

代商贸业发展迅速,相继建成了白石商业广场、金都商业广场、金海民生大市场、中南农机机电大市场等一批商贸重点项目。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,以湘潭西商贸物流园建设为龙头,依托湘潭义乌小商品城、湘潭大学城科技园综合服务区、先锋生产性物流园,将逐步形成服务外包、电子商务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体系。

工业基础雄厚

  锰矿资源丰富,鹤岭镇锰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,素有“中国锰都”之称。区内有江南机器厂、江麓机械厂等中央直属企业,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工业发展特色鲜明,区内有先锋工业园、湘潭大学城科技园、鹤岭工业园和楠竹山工业区,形成了机电制造、冶金化工、食品医药、新能源等四大支柱产业,培育了平安电气、一格制药、恒盾科技、凌天科技、鑫湘锰业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,全区规模企业总数达128家。


历史沿革

  雨湖区因境内有千年名胜“雨湖”而得名。
  1992年6月25日,民政部批复(民行批[1992]64号),同意撤销湘潭市雨湖区、湘江区、岳塘区、板塘区、郊区,以湘江为界设立雨湖区、岳塘区。雨湖区辖原湘江区(窑湾办事处、羊牯塘办事处、广场办事处、楠竹山办事处、中山办事处),原雨湖区(云塘办事处、鹤岭办事处、城正街办事处、雨湖路办事处、平政路办事处),原郊区的长城、昭潭、先锋、护潭4个乡和先锋农场。调整后,雨湖区共辖10个街道办事处、4个乡、1个农场。区人民政府驻原雨湖区人民政府驻地。 2000年,雨湖区辖8个街道、2个镇、4个乡。
  2009年,根据湘潭市政府决议,将面积138平方千米的响水乡成建制划归雨湖区,有九华示范区托管,雨湖区面积由74平方千米扩大为212平方千米。
  2010年又将响塘乡、姜畲镇成建制划归雨湖区,雨湖区的面积增加到451.39平方公里,由全省35个行政区中的第32位提升到11位,两年时间面积扩大5倍多。


经济概况

2009年

 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.21亿元,同比增长15.1%,其中一、二、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.2亿元、26.76亿元和21.25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5.1%、28.2%、13.7%;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.75亿元,同比增长40.0%;实现财政总收入(不含基金)49390万元,同比增长21.6%。
 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0.45亿元,同比增长30.0%,其中,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8.39亿元,同比增长32.0%,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2.66亿元,同比增长31.0%,继续保持全市领先。工业园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1.15亿元,平安电气、一格制药、恒盾科技正向3-5亿元规模迈进,凌天科技、奥峰重工、江大机械、乡里美食等企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,全区规模企业达到126家,净增26家。精正设备、华宇科技等9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全年申请专利298件,全区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市第一,特别是湘潭牵引机车厂研制出国内首台“30吨窄轨空调架线式变频调速牵引机车”,开创了我国工矿电机车制造业新的里程碑。
  全年实际到位内资18亿元人民币,实际到位外资4750万美元,排名全市第一。

2010年综合

  经济增长加快,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。2010年,全区地方生产总值为71.16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15.6%。从三次产业看,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.93亿元,增长4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33.73亿元,增长18.9%,其中工业增加值31.16亿元,增长20.5%;第三产业增加值31.5亿元,增长13.5%,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.3:47.4:44.3
 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。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(不含基金)59818万元,比上年增长21.1%,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5187万元,比上年增长10.6%,上划两税收入13230万元,比上年增长13.3%,上划两项所得税收入7894万元,比上年增长34.1%。财政支出64441万元,比上年增长57.6%。

二、农业

  农业生产逐步上升。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.52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
  大洋百货

大洋百货

,比上年增长5.6%;完成增加值5.93亿元,比上年增长4.3%。粮食总产量16963吨,比上年增长14.9%;蔬菜总产8.53万吨,比上年增长27.3%;肉类产量2.32万吨,比上年增长3.1%,其中猪肉产量2.23万吨,比上年增长3.2%;禽蛋产量98吨,比上年增长5.4%。全年出栏牲猪30.97万头,比上年增长3.5%。
 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。根据我区城郊型农业的特点,确定了种植业以蔬菜生产为主导产业,大力发展名、优、特经济作物,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逐步落实,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。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.18千公顷,比上年增长2.8%。全区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达到2.42千公顷,比上年增长25.4%。
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。全区实施“双百工程”,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6个,帮扶村4个,各级新农村建设总投入达3754万元,有力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。
 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着。全区完成水利工程521处,土石方37.9万立方,投入劳动工日39.68万个,渠道清淤扫障60.2千米,整修塘坝78口;村道硬化12千米;新建沼气池65口。改善农村饮水安全,解决了38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。
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
  工业生产继续行驶在快车道。2010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23.67亿元,比上年增长32.0%,其中128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12.25亿元,比上年增长34.5%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.07亿元,比上年增长22.8%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到16.9%;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率达18.4%。
  建筑业得到进一步发展。全年建筑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.91亿元,实现增加值2.47亿元。具有资质以内建筑公司13家,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9.63万平方米,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3.7万平方米。
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
 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加快。2010年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.81亿元,比上年增长41.4%。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9.32亿元,比上年增长44.9%。
  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,城市建设取得可喜成绩。共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600余万元,对60条小街小巷进行了提质改造;绿化补植和新栽苗木5万株,疏浚下水道13万米。针对城区及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,进行30余次综合整治,拆除大户外广告69块。

五、国内贸易、对外经济

  商品销售市场进一步活跃。全区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.37亿元,比上年增长18.7%。其中批发业12.86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1%;零售业34.75亿元,比上年增长20.6%;住宿业3.49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5%。餐饮业9.27亿元,比上年增长26.1%。
 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突出。全区实际到位外资达5048.7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6.2%。全年引进内资20亿元,比上年增长16.3%。

六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
 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。全区所属有11所中学、49所小学,教师1840人,在校中学生4301人,小学生22141人。小学生入学率、升学率均达100%。初中学生辍学率为0。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7所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,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,免收率100%,共免收学杂费440万元。
  科技成果又有新突破,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。全年申请专利347件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3家,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6.77亿元,比上年增长42.9%;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.9亿元,比上年增长42.2%。

七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
  文化工作推陈出新,精彩纷呈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全力组织了全区大型主题文化活动6场次。抓好文化惠民等实事办理工作,全年建设标准“农家书屋”23家。文化市场繁荣有序,继续开展了文化市场、新闻出版(版权)市场经营场所年检验证工作;全年共开展“扫黄打非”及各类专项检查10余次,收缴各种盗版、淫秽书刊、报纸、光盘2130余份,赌博电游版18块,暂扣电脑工作站4台,处罚违规经营户118家,有效地打击了危害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正常秩序的违规行为。
  湖南科大

湖南科大

卫生医疗保健事业稳步发展。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,控制307种常用药品销售差率,节约居民买药开支133.1万元。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年城镇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187706份,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率达64.7%,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38592份,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率达36.7%。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,全区农村共有48758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,参合率达98%,共补助4562人次,补助金额557.05万元,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达60.98%。严格控制法定传染病,全年未发生甲类传染病及乙、丙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。加大打击非法行医,全面规范医疗市场,全年共查处违法执业医疗机构54家。强化公共卫生监督执法,全年监督检查636家单位,有效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活。
  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。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,共举办全区、参加全市各类群众体育活动3场次。组队湘潭市代表队参加省运会,取得了2金、1银、2铜的好成绩。

八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
 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。据抽样调查统计,2010年城市居民人平可支配收入18609元,比上年增长12.1%,农民人均纯收入15042元,比上年增长15.4%。
 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。全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3277户,26080人,共支出城市低保资金5013万元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54户,1366人,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90万元。提高了农村“五保户”供养标准,达到每人200元/月。实施免费为农村已婚妇女提供妇科病普查三年行动计划,今年已对9865人进行普查;对特困群体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92例。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86213人。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发放到位率、符合条件的再生育夫妇实行出生缺陷干预到位率均达100%。
  大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。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763人;100%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;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340人;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8216人,基金征缴完成4835万元;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582人,失业保险金征缴270万元。
 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。全区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8人,比去年减少3人,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4人,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.9人,同比上升111.1%,亿元GDP事故死亡人数0.02人,同比下降58.9%;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人,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0.9人。

九、资源与环境

 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。全年共审批新建项目58家,“三同时”执行率达100%,年审换证及新发证128家。开展创建环境优美乡镇、生态示范村工作,已有9个行政村通过省级生态示范村验收。受理环保110投诉208起,调处率100%;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44件,并对430余家单位依法征收排污费167万元。二氧化硫减排91.03吨,COD(化学需氧量)减排355余吨,环境治理收到效果。


十二五规划

  “十二五年规划”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,主要是对重大建设项目、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,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。雨湖区自去年11月正式启动“十二五”规划编制以来,先后开展了重大课题研究、规划思路研究、规划纲要起草、广泛征求意见等四个阶段的工作,形成了《湘潭市雨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。《雨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主要阐述区委、区政府战略意图,明确政府工作重点,引导市场主体行为,是今后五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,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。 “城市向西、城乡统筹”和“对接大河西、建设新雨湖”成为了未来五年雨湖发展的指南针,“老区、新区、园区”成为了雨湖人未来五年奋斗的主战场。以“三区”(改造提升老区、开发建设新区、发展壮大园区)为载体,以科教为支撑,以改革为动力,把雨湖区建设成经济繁荣、城乡统筹、小康示范、生态宜居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

发展指标:翻番

  到2015年,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、财政总收入“三个翻番”和区域经济实力、人民生活水平在全省进位。地区生产总值(区属)年均增长13.8%,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.0%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.0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.5%,直接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6520万美元。三次产业结构为5.5:51.2:43.3,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%,研发投入
  湘潭大学

湘潭大学

占GDP比重达到2.5%,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%,城镇化率达到66%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.2‰以内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.0%,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次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3%以内,城镇从业人员基本养老、医疗、失业保险覆盖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均达到99%,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2.3人,小学、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%,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2平方米,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上级要求范围内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.31吨标煤/万元,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1.74吨标煤/万元,亿元GDP建设用地下降到0.55平方公里/亿元,森林覆盖率达到48%,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.5平方米,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%,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,城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%,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5%。

规划重点:“三区”

  按照湘潭市域发展规划的要求,结合湘潭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,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开发需求,按照“城市向西、城乡统筹”和“对接大河西、建设新雨湖”的城市发展方向,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区确定了三大类功能开发区域(老区、新区、园区)。

老区:改造提升

  一是打造特色街区。重点打造“一城”(齐白石艺术城)、“两街”(窑湾古街和城正古街)、“三市”(特色购物市场、特色饮食市场、特色休闲市场)。二是完善基础设施。重点是建设风光带、改造棚户区、打通盲肠道、贯通二环线、扮靓出入口、提质小街巷。三是提升商业品质。重点是打造“一园一区三商圈”,即湘潭西商贸物流园、商务中心核心区、火车站商圈、护潭商圈、江麓商圈。
  ——推进旧城改造提质。以棚户区改造和火车站改扩建为契机,分步推进河西滨江片区、火车站片区、商务核心区片区、南盘岭片区、砂子岭片区、昭潭片区等范围棚户区改造工作,努力打造特色鲜明、人气旺盛、生态宜居的旧城改造示范区。
  ——实施河西旧城滨江风光带及棚户区改造。围绕“整体规划、价值提升、协调开发、低碳建设”四大理念,实施河西滨江风光带及棚户区改造,三年建成风光带,八年完成棚户区改造,把河西滨江风光带建成集历史文脉传承、自然生态观光、城市文化旅游、市民休闲游憩、防洪生命安全于一体的多功能、多元化、立体化的城市公共空间。
  ——加速推进火车站改扩建。以打造“百年地标”为目标,2011年完成火车站站房改造,加快一环东路、车站路等路网建设并实施深度开发,抓紧出租车中转中心、公交中转中心和地下商城建设,启动南北广场商业综合体建设,全面提升火车站周边地区形象,形成以火车站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区、配套商业服务中心。
  ——积极推进“城中村”改造。按照“政府组织、整体规划、分步实施、项目带动、市场运作”的思路,将“城中村”改造与旧城改造和棚户区改造有机结合,坚持成熟一个改造一个,提质改造部分“城中村”,争取搬迁殡仪馆,促进城市功能区块建设和转型升级,改善城市面貌,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。

新区 : 开发建设

  为缓解老城区资源承载压力,拓展城市框架,注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,着力推进新城区综合开发。重点打造两大板块:一是万楼新城区。建设北路以东、北二环以南、湘江沿岸以西、湘黔铁路以北区域,打造长株潭现代商业新城、文化休闲新城、生态宜居新城。二是雨湖新城区。初步规划为京港澳高速以东、韶山灌渠以南、伏林大道以西、320国道以北,以大学城科技园上新卫星区域作为核心起步区,按照“田园城市”的理念,把新区建设成为“农村在城市中、城市在农村里”的山水名城。
  ——推进万楼新城建设。按照“一年建万楼、三年打基础、五年出形象、七年基本建成”的思路,根据市委、市政府要求和现行体制强力推进。到2011年建好万楼主楼;到2013年基本建成万楼景区以及新城主干道路等基础设施,启动和建设步步高城市摩尔、城郊置业总部、家家旺“两型”高档社区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项目;到2015年,新城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更加完善,主导产业陆续进驻,房地产业快速兴起,商贸人气加速集聚,新城初具雏形。
  ——启动雨湖新城建设。严格控制规划区域建设,抓紧编制控制性详规等规划设计方案,推进新型城区和产业园区融合互动发展。完善新城区交通网络,提升区位优势,带动房产开发,引导老城区和农村人口向新区有序转移。2011年启动科技服务区和企业总部大楼、高档商务宾馆的建设;2014年启动京港澳高速与上瑞高速姜畲互通处基础设施建设。

工业园区:发展壮大

  按照“一园多区”的发展思路建设特色园区、高质园区、高效园区。一是先锋工业区。促进企业上规模、技术上水平、效益上台阶,重点发展矿山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。二是湘潭大学城科技园。定位为科研人才的聚集地、科技创新的研发地、科研成果的孵化地,发展符合高科技、绿色环保、土地集约利用要求的产业。三是鹤岭工业区。以建设新能源材料示范园为目标,引进战略投资者实行整体开发。四是新工业区。以鹤岭工业区为基础扩展,与九华工业园对接,按照“一次规划、分步实施”的原则规划建设新的工业园区。
  ——先锋工业区:采取集约紧凑的发展模式拓展土地空间,加大技改投入,推动优化升级,提供标准厂房,以先锋企业集团为引领,支持平安电气、江大机械、恒盾集团等企业做大做强,加快奥峰重工、凌天科技、特种电机、衡利重工等企业基础设施和生产线建设。
  ——湘潭大学城科技园:把园区当城区建,把项目当景点建,提升园区品味和档次。加快伏林路、隆平大道、上新路、先锋路、团结路等路网建设,抓好水、电、气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高校、企业优质生活圈。
  ——鹤岭工业区:结合电化集团、地质矿山公园、鹤岭镇和响塘乡规划,优化园区工业布局。提高产业准入门槛,促进资源型低端产业退出,淘汰落后产能。加强锰的精深加工及共生和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化开发,加快资源枯竭型矿区转型发展。依托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,大力实施技术升级和环保改造,开发下游产品。延伸拓宽改造长潭西线至白泉出口的建设,推进鹤岭大道、自来水管网等道路硬化、排污排水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凌天热泵基地、新轩新材料、凌志环保等在建项目建设,支持铠榕投资、昭山冶金、湖南恒星等企业新能源材料项目建设。
  ——规划建设工业园区:按照产业链、产品链、价值链的思路引进和布局项目,努力形成上下游企业之间产业配套、经济循环的集群发展效应。加强与江麓、江南及九华示范区的对接,打造科技孵化转化、实训创业基地,通过各种政策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、小型微型企业为主导的都市型工业。加快伏林大道建设,改道提质潭锰路,接通学府路、先锋路,快速形成园区道路网络。

城乡统筹 重点城镇

  按照“规划建镇、产业立镇、特色兴镇”的发展思路,将楠竹山镇、鹤岭镇、姜畲镇、响塘乡龟头集镇等小城镇打造成特色鲜明、功能齐全、生态宜居的卫星重点镇。科学制定城镇发展规划,加快镇区道路、垃圾中转站、给排水、电力和通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。切实抓好配套工程建设,着力加快卫生院、中小学校、农科教中心、连锁超市等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建设。以重点镇为中心,统筹规划、协调推进中心村、行政村和自然村发展,形成功能互补、和谐发展的城镇村庄发展体系。
  ——鹤岭镇:统筹镇区、园区、企业规划,协同周边乡村发展,改善环境状况,改观镇区形象,整合盘活资源,打造集新能源材料示范基地、锰制品精深加工基地、生产性物流基地于一体的工贸镇。
  ——楠竹山镇:争取进入第三轮小城镇建设省级示范镇,加强镇厂合作,加快工业区建设,积极承接军工产品向民用产品转型,提升商贸辐射能力,建设以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依托的工贸镇。
  ——姜畲镇:依托泉塘子中试基地,转变发展方式,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,城镇布局由分散型向集约型发展,提升发展玻璃产业,打造高效农业、休闲观光、商贸流通于一体的生态新镇。

现代服务业 :商贸物流

  按照“提升传统商贸档次、建设新兴商业集群、壮大现代物流产业、开发培育楼宇经济”的思路,着力打造“一园一区三商圈”,巩固提升商贸优势。到2015年,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7.7亿元,现代服务业对可用财力的贡献率达到50%以上。
  提升发展传统商贸业。扶持步步高、大洋百货、康星百货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,支持苏宁、国美扩张升级,推动心连心等企业上市融资。积极引进大型商贸品牌进驻,提升商贸档次。同时,大力发展金融保险、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和社会化养老、家政等社区服务业。加快电子商务工程建设,提高商品流通效率,普及开展电子商务应用,逐步推行物联网技术。
  基建营

基建营

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。全力支持义乌小商品城、豪德物流、湘潭蔬菜食品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。力争3年内引进大型物流企业5家以上,实习产值50亿元以上,5年内实现产值100亿元。同时,抓住潭锰路延长线建设机遇,规划建设鹤岭物流园,辐射环长株潭城市群。
 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。充分发挥教育、文化、医疗等资源优势,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,统筹规划发展房地产业。扶持城郊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。结合万楼新区、雨湖新区、商务核心区等重点区域,积极引进企业总部和品牌商业,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力争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30%以上,到2015年完成投资45亿元以上。
  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。充分挖掘雨湖历史人物资源,以万楼景区、“一城两街三市场”建设为契机,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开发,打响“红色湘潭,人文雨湖”旅游品牌。启动仙女山等山水旅游开发。
  积极发展酒店餐饮业。“十二五”建设4家以上四星级酒店。


行政区划

雨湖路街道

  辖:雨湖路、工人、和平桥、建城路、车站路、风车坪、民主路、解放路、古梁巷9个社区居委会。

城正街街道

  辖:熙春路、瞻岳门、通济门、观湘门、三义井、洗脚桥、泗洲庵、桃源路8个社区居委会。

平政路街道

  辖:关圣殿、南步街、寿佛殿、大埠桥、新梁街5个社区居委会。

云塘街道

  辖:万新、雪园、繁城、杨家湾、火车站、调塘、公园、杉树巷、东环9个社区居委会。

广场街道

  辖:和平、南盘岭、韶山路、西塘、新建、金塘、高岭、 福利、江麓、团结、友谊11个社区居委会。

中山路街道

  辖:大码头、鲁班殿、龙子巷、罗祖殿、大湖、坝子塘、湘建、迎宾、自力9个社区居委会。

窑湾街道

  辖:窑湾、杨海洲、唐兴街、正福街、文运街、砂子岭、富民城、宝丰街8个社区居委会。

羊牯塘街道

  辖:羊牯塘、花园、湘潭大学3个社区居委会。

鹤岭镇

  辖:红旗、白冲、果沙、跃进、冷水冲5个社区居委会;七亩村委会。

楠竹山镇

  辖:大屋湾、云湖桥、盛家山、新桥、爱国桥、楠竹山、丁字、团结、永丰9个社区居委会;罗金塘村委会。

昭潭乡

  辖:措树园、广场、烟竹、高标、许家铺、建城6个村委会。

护潭乡

  辖:繁城、红星、富强、永红、悦星、文昌、湘竹、渔业8个村委会。

长城乡

  辖:砂子、和平、工农、石基、新月、犁头、高坪、白云、繁荣、立云、洪桥、羊牯、红旗、卫星、上新、花园16个村委会。

先锋乡

  辖:中心、建新、先锋、桐梓、金塘5个村委会;先锋集团家属村村委会。

响水乡

  辖红星狮山、响水、郑家、黄龙、朝龙、桐塘、沙塘、鹤岭、毛家、映山、棠华、青竹、公塘、雅艾、星沙、石码、和平、金井、银盖、乐塘、民乐、大新、兴隆、九华、拾亩、红砂、塘高、富家、仁伦、石连、冯家、湘江、昭潭、郭家、桃李、渔业37个村委会。

响塘乡

  辖农科、石泉、日新、百冲、尧家、司马、侯田、长龙、良山、虎形、栲木、仁兴、响塘、杨梅、长安、匣锦、荷花、方竹、柴山、大屋、沙林、益草、小泉、稠泉、金盆、双湖、百合、燕山、碑头、小荆、陈蒲、山界、芳石、谷湖、水井、云柚、公和、烧汤河、益佳、南谷、金湖塘41个行政村

姜畲镇

  辖姜畲、清泉、工农、骑头、妙山、石安、泉映、进军、大池子、月映、易家山、建中、河头、金陵、清联、水库、栗子塘、泉塘子、棋盘、尚泉、梅花、清亭、马塘、尚涟、新坪、沅湘、白马、太交、黄石、塔岭、永兴、古新、栗塘、西湖34个行政村。
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